2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

18岁

我只身来到大庆

就为奔个好前程

搬砖、摆摊、卸货

起早贪黑忙

婚后

靠蒸馒头买房、供娃上大学

一天揉3000多个馒头

小日子蒸蒸日上

俺们两口子就像开花馒头一样

每天乐开了花!

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"

说话的人名叫于德祥,今年57岁,通过创业攒下几十万元的家业,在大庆扎下了根。

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"

开花馒头挺抢手

穷小子独闯大庆

“于大哥,还有馒头吗?老妈点名要吃你家的开花大馒头!”

3月3日6时许,记者来到位于龙凤区龙城街的“胜勇纯碱开花馒头店”时,顾客已经排成长队,两排蒸屉摞起近两米高,一旁是新出炉的烧饼

“开花馒头来了!”话音未落,于德祥的妻子吕守华端着一屉馒头从厨房走了出来,热气腾腾的馒头,个个开花。

“一屉34个,一天能卖3000多个,上午卖货、下午和面、凌晨开蒸……”

于德祥,老家在安达农村,兄妹多日子挺苦,为了奔个好前程,18岁时身无分文的他跟着同乡来到大庆,他想闯出一片天地,替父母减轻负担,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。

于德祥说:“咱没技能,只能干体力活,工地搬砖、路边摆摊,啥挣钱就干啥,挣了钱不舍得花,都托人带回家,虽说苦点可赚得多,每天数钱的时候心里乐和,看到成群的楼房,我暗自发誓,将来买房做大庆人。”

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"

这样的动作重复了20年

夫妻开店卖馒头

打工多年,于德祥总结出一个道理——打工只能糊口,想致富还得创业。

说干就干,他拿出所有积蓄,大半夜去批发市场批发菜,回来摆摊卖,加价也不高。卖不完的菜,就送给小区孤寡老人,渐渐地找他买菜的人多了,老实肯干的他也收获了爱情。

吕守华说:“我也是农村姑娘,摆摊时他经常帮我,一来二去就熟了,他长得瘦小不爱说话,可本分认干,我就相中他这点,身边人也说,跟他过日子,准保不吃苦。买两件新衣服,租了间房,我们就结婚了。”

成家后,于德祥干劲十足,尤其是孩子出生后肩上的担子重了,小两口一合计,城里人上班忙,没时间做饭,干脆出摊卖馒头吧,用面碱发面,一个一个揉,手工馒头大受欢迎,夫妇俩上午卖馒头、下午摆地摊。

生意越来越好,于德祥提出了开店的想法,可一年两万多元的房租让两人挺上火,最终,夫妇俩决定搏一搏,在龙凤区龙城街选了店面,前面开店、后面住人。

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"

两口子虽然很累但每天都很开心

3个真实创业故事(23个真实创业故事500字)"

除了开花馒头还卖烧饼

年入10万元挺知足

于德祥说:“最开始卖馒头是迫于生计,谁也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,小馒头还卖出了名,起初,一锅馒头一天卖不完,如今一天3000多个馒头不够卖,一天光面粉就要七八袋,一年能赚10万元。”

一旁的吕守华笑着说:“是啊,刚开始挺难,本钱压得多,别人劝我们馒头小点、用料少点,可孩他爸说宁可店不开,咱也不能糊弄人,一晃就是20年,馒头没变小,反而变大了,我们花了40多万元买下了这家店,还买了房落了户,拿到房产证时我俩激动得一宿没睡,咋能不激动?咱也是大庆人了!”

腰包鼓了,日子好了,别人劝两人干脆雇人干,可他们却坚持开“夫妻店”,依旧自己动手,只卖纯碱馒头;孩子上了大学后,夫妻俩购置了各种机器,推出各种口味的烧饼和老式糕点。

采访结束时于德祥笑着说:“现在特别知足,累是累点,但哪有又挣钱又轻巧的买卖?顾客说我们家开花馒头好吃我心里就高兴,只要认干,日子就能好起来!”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19395773@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fname.com/2306.html